高中生活小知识(高中生活常识百科大全)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 2、高中生必备常识
  • 3、高中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
  • 4、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 5、高中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 6、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点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1

第一课:货币

(一) 货币的本质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3.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三句话):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

1.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7: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则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③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②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商在中国市场购买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2

第二课: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8:价值与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小,则处于不利地位。反之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大,则处于有利地位。→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二者成正比关系

考点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动的地方)

考点11: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注意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考点1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价格由市场形成)

1.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商品价格的变动,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动,这种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购买量的变动,从而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改变,这被称为收入效应,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考点1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改动的地方p16)

1.调节产量。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就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的使用量;反之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考点15: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 (1)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2)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均成反比。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3

第三课:消费

考点16:影响消费的因素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亦然。

(2)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量就会加大;反之,会减少消费量。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还有物价的变动、居民的消费观念等。

考点17: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8: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我国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2)影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9: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20:消费行为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表现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修知识点复习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知识点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常考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重点知识点

★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必备常识

一、合理营养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全身各部分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代谢旺盛,又活泼好动,其活动量高于任何年龄组。这时期也是思维能力活跃、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其学习任务十分繁重,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要害时刻,他们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所以此时的营养状况必须十分重视。在营养供给方面需与青春发育过程的生理需求相适应。这时期假如营养供给不及时或出现营养不良,可能使青春发育期推迟一至二年。另外,有部分高中生在幼儿、儿童时期曾因为营养不良而造成身高、体重、智力等低于标准,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只要能抓住良机,给予合理而良好的营养补给,还有可能赶上正常发育的青少年。许多事实表明,营养对青少年不仅对体型、机能,而且对智力、情绪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膳食构成 高中生的膳食属于较非凡范围的一种善食。膳食营养安排应适合于高中生生理、心理的特点。除了保证生长发育非凡需要的营养之外,还必须考虑高中生繁重的学习任务而需要供给的非凡营养素。在膳食质量上比小学生要高些,因此要求食堂管理人员与家长进一步了解营养知识,以利于高中生所摄入的膳食营养全面、合理而平衡。

1、三餐热能分配。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一般上午要上4—5节课,脑细胞活动相当剧烈,早餐非凡重要,质量数量都要有保证。部分青少年因晨起胃口不佳或习惯性早餐摄入热能不足,上午第二节课后必须加一次课间餐(面包、糕点、牛奶、豆将之类)。要使早餐(包括课间餐在内)的热能摄入量占全日总热能的30%,午餐占35%—40%左右,晚餐占30%—35%,高中男生肌肉细胞高速增长,加以活动量一般大于高中女生,所以热能供给要比女学生多100—300千卡左右。一日主要食品,主食400—600克(16岁以上按600克)。以含碳水化合物高的米、面、薯类、杂粮为主要原料。副食品内、鱼类100—150克,鸡蛋1—2个(鸭、鹅蛋也可),大豆及豆制品适量,新鲜蔬菜500—750克,水果150—250克,牛奶、豆奶、羊奶200毫升。动物肚脏、血可适量,每周吃2—3次。

2、每餐均应有荤有素。也可以粮、豆、菜混食。主副食品搭配适宜,可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以早餐为例,主食(麦片、米)、副食(卤蛋、肉松或小鱼)、加上适量新鲜蔬菜;其中副食也可换成煮黄豆、豆干、豆腐等豆制品。除此,米面混食、干烯搭配也很重要,不应在一餐中既吃稀饭又喝汤,或全吃干稠食品而无汤汁供给。例如稀饭加馒头,配鸡蛋或豆类及其制品,比较合理。

3、选择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为原料。如奶类、瘦肉、海产品、蔬菜(绿、黄、红色),以保证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

4、编制一周食谱。编制食谱应根本本地区的经济与食物原料供给情况。一周内摄入的各类营养素总量应满足高中生气体之需求,尽量使每餐做到营养分配合理而平衡,但假如天天之间各营养素摄入量稍有小的出入,而一周总量达标,则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营养问题,这是充许的。

5、食用新鲜的食品,严格防止食物中毒。

三、饮食环境与饮食习惯

1、就餐环境应清洁、明亮、舒适,就餐时可播放轻音乐。这样,可使就餐者心情轻松愉快,消除大脑虎层的紧张与疲惫,从而增进食欲。

2、定时定量进餐。可使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肠蠕动形成有规律的运动,假若进食不定时,饥饱不均匀,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3、不暴饮暴食。不偏食和择食。暴饮暴食轻易智慧引发胰腺炎和急性消化不良、胃炎等。喜欢吃这种而不爱吃那种,或只吃几种食物,其它的都不愿吃,称为偏食和择食。要知道不同食物所含营养不相同,再好的一种食物都不能含有所有的营养万分。

4、少吃零食。多吃零食,时间一长,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因吃零食时会把手上的脏物与细菌带入口中,易感染肠道疾病。

5、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要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也不宜边吃饭边看书。这些都会造成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严重时还会引起胃炎或其它胃肠道疾病。

6、吃饭时不能生气。发怒争吵,哭泣悲伤,这些不但妨碍进餐,影响食欲,而且轻易智慧引发消化不良。

四、非凡情况下的饮食营养

1、考试时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

考试,高中生处于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中,且用脑时间久,常会出现头昏脑胀,这是血糖低、脑缺氧的反应。因此从营养上要考虑多补充些碳水化合物类的食品,以避免发生低血糖、脑缺氧的不良反应。最好多吃谷类、豆类、块茎、水果、蔬菜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要减少纯糖和纯油性的食物。

考试还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直接影响大脑皮层活动,可增加记忆力,并使精力集中。所以考试期间应吃些奶、蛋、鱼、瘦肉、豆类这些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以改善脑部营养。

维生素和无机盐,对参加考试精神高度紧张的高中生也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实验证实,学生在考试期间水溶性维生素的消耗比平时学习生活有较大增加,补充了水溶性维生素B1、B2、C和尼克酸,对消除神经的疲惫有显著效果。所以考试前应多吃含水溶性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类、豆类及动物性的食品。若参加考试的学生,因维生素B1缺乏,往往会出现倦怠、健忘、易怒、食欲不振等情况。考试期间,高中生日以继夜攻读迎考,眼睛视力损害明显,非凡夜间温习功课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会增加,因此考试期间要多食用含胡萝卜素较多的绿色、红色、黄色的蔬菜和水果。还有适量的含维生素A丰富的肝、肾等动物性食品,以利于视力保护。

也曾有人认为,考试时服用几片维生素药片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营养素在体内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各种维生素之间要保持平衡。单纯性服药是难以达到平衡的,非凡在考试期间,强调高中生营养必须全面与合理,只靠服药是不行的。

为此,考试期间学校学生食堂与家庭方面的烹调加工,都必须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尽量做到饭菜营养价值高,色、香、味俱全,能提高食欲,以保证考生的健康。夜间可增加一餐蛋白质量较高的夜宵。

2、运动时的营养需要。良好而合理的营养,有利于消除运动的疲惫与恢复体力,能促进体育锻炼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能促进体格发育,增强体质。

运动会赛前的食物要选择耐饥、少纤维、富含热量、高蛋白和富含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的食吕。肥肉、韭菜、甜薯应少吃,因这些食品渣多易产气,会影响练习和比赛。总之运动时的膳食不仅强调营养素的质与量以及色、香、味性状,还需结合练习竞赛的内容及气温等情况适当调整。如力量型练习应供给足量高蛋白质食品,速度型练习应注重营养素的全面与平衡,耐力型练习应供给充裕的热能、水、无机盐元素。必须指出,喜爱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不讲究食营养或饮食习惯不良,如饥一顿、饱一顿,或因怕发胖不愿增加食量,都是严重违反运动生理的,时间久了,必然损害身体健康。

高中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也可以学到化学知识。关于高考化学与 生活知识 点都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与生活的知识1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一、糖类

(1)糖类: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和纤维素,二糖以及多糖在稀硫酸或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

(C6H10O5)n+nH2O催化剂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C6H12O6(s)+6O2(g)酶6CO2(g)+6H2O(l)△H=–2803KJmol-1

二、油脂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

为人类提供热量和必需的脂肪酸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三、蛋白质

1、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a氨基酸通式

2、蛋白质盐析:蛋白质+无机盐溶液(NH4)2SO4或Na2SO4、→沉降+水→溶解

(分离提纯蛋白质)

3、变性: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加热等,发生凝结失去活性。不可逆

4、8种必需氨基酸:在人体中不能合成,必须在食物中补给

5、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豆腐、鱼、鸡蛋、牛奶

四、维生素

1、维生素A:脂溶性维生素

缺少人易患夜盲症、干眼病等眼疾。摄入途径:胡萝卜等蔬菜和鱼肝油中

3、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水溶性维生素

防止坏血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遇热易分解。摄入途径:新鲜蔬菜及水果中(猕猴桃、辣椒)

化学性质小结:

(1)还原性(将I2、Fe3+还原)

(2)加成反应(3)酯化反应

(4)遇热易分解

高中化学与生活的知识2

1、糖类化学组成上大多符合Cn(H2O)m,因此也叫碳水化合物。

2、鼠李糖分子式为C6H12O5,但属于糖;甲醛CH2O、乙酸C2H4O2虽符合糖的通式,但并不属于糖。

3、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他们的脱水缩合物。

4、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5、葡萄糖属于单糖,分子组成上含有醛基,因此具有还原性。

6、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7、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8、果糖是最甜的糖,通常为粘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

9、果糖分子式为C6H12O6,分子中含有酮基,属于酮糖,与葡糖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化学基础知识10、蔗糖是有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形成的,分子式为C12H22O11。

11、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⑴蛋白质:

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②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瘦肉)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③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加热、紫外线、剧烈震荡、某些有机物(酒精、甲醛、醋酸)

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气体运输载体

生物催化剂——酶(专一性、多样性、高效性)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⑵糖:

①淀粉(C6H10O5)n

麦芽糖(C12H22O11)

葡萄糖(C6H12O6)

②谷类(米、面)、蔗糖(甘蔗、甜菜、冰糖、红糖、白糖)、马铃薯、洋芋、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中主要含有糖

③糖是提供机体活动所需能量和维持恒定体温。

④糖的代谢为: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首先变成麦芽糖,又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又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

⑶油脂:

油:液态植物油,主要存在于肉类。

脂:固态动物油,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

⑷维生素:

生理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①食物来源:水果和蔬菜

②缺乏维生素A:患夜盲症

维生素C:患坏血病

维生素D:患佝偻病

1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我们人体约含有50多种元素,较多元素有11种。

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叫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

微量元素:小于0.01%的称为微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碘。

13、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但可以帮助人消化。

14、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15、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或硫酸铅等重金属盐溶液,蛋白质发生变性,当滴加饱和的Na2SO4溶液或(NH4)2SO4溶液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

16、二氧化硫能杀灭霉菌和细菌,可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等。

17、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蔬菜更有利于获取维生素C。

18、将煤进行气化或液化处理,可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19、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可降碳减排,防止温室效应。

20、饮用牛奶和豆浆可以缓解重金属引起的中毒。

高中化学与生活的知识3

空气质量的改善

一、空气质量 报告

(一)、空气质量评价包括: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指数: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首要污染指数即位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温室效应

(1)原因:①全球化石燃料用量猛增排放出大量的CO2;②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吸收CO2能力下降。

2、主要危害:(1)冰川熔化,使海平面上升(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控制温室效应的 措施

(1)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进一步植树造林、护林、转化空气中的CO2

2、酸雨

(1)原因:酸性氧化物(SO2、NO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2)防止 方法 :①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②减少化石燃料中S的含量

钙基脱硫CaCO3==CaO+CO2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③吸收空气中的SO2

④加强环保 教育

3、机动车尾气污染:

尾气净化装置2NO+2CON2+2CO2

4、CO能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能中毒

5、可吸入颗粒物:静电出尘

6、居室空气污染物:甲醛、苯及其苯的同系物、氡等

危害: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功能异常等)

7、白色污染的危害:

①破坏土壤结构

②降低土壤肥效

③污染地下水

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高中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与生活常考知识点

★ 2017高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

★ 高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 化学与生活常考知识点

★ 高中化学知识点生活与化学

★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 浙江化学高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与拿高分的方法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也是新课程高考必考的重点模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3)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要按规定的税率向国家缴税。(目前是5%)

(4)储蓄存款的分类

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

其一,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银行会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其三,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2)特点:①股票售出不返还。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②可转让,流通性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一般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交易,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所在。③高风险、高收益。

(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4)股票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债券

(1)债券的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的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2)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3、保险。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购买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1)商业保险的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2)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3)作用:投资理财的方式;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将风险转移是减少危害、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3)原因: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3)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高中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如何学好政治生活的内容?关键还是要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将每堂课学过的知识点都归纳好,巩固好,如此循环,政治一定会拿高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 生活知识 点归纳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中政治生活知识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 其它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 文化 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2)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

(3)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4)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

5.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6.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否则相反。

(2)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即: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 措施 :

①发展 教育 、科技和文化事业(重要途径);

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根本途径)。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3、 公民通过各种 渠道 、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4、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 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②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 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 文化 是最早来自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它做为一个概念出现是在18世纪末。当时德国的文艺理论家、狂飚运动的理论指导者约·赫尔德第一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文化 生活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1

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 教育 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在经济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对综合国力:

①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力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P22

(6)文化对民族:

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P11

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9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P71

3、对文化本身的作用

(1)有利于展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2)有利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有利于维护民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四有”公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第四单元)

☆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激发文化创造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一单元P11)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创新。(第二单元)

③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二单元)

④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第三单元)

⑤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繁荣文化市场,增强竞争力。(第四单元)

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四单元)

(结合材料补充具体观点)

☆发展文化产业

(1)意义:

①发展文化产业,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发展文化产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怎么做:

① 充分发挥本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

② 要重视运用大众传媒,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手段

④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2

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54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做

(1)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首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具体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

(3)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1)民族节日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C.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D.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3

文化传播与交流

1、为什么

(1)对文化本身意义:

A.展示传播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C.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对经济、政治、民族、综合国力的意义(见一)

(3)对个人的意义(见一)

2、怎样做

(1)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P37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P32

(3)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54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P55

(5)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关于大众传媒

①是什么?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②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作用P87:(即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

积极作用: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消极作用:传播落后腐朽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4

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P53)

④文化对人、对社会的作用(见一)

3、怎么做

①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分清精华和糟粕。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革故鼎新,推陈出新,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5

文化创新

P51-55

1、为什么

(1)地位:文化创新是 社会实践 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意义: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怎么做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5)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下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必备知识点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知识点

★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

★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

★ 高中必修三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