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理小知识免费(物理生活常识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 1、20个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 2、物理小知识改进生活
  • 3、生活物理小知识
  • 4、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有哪些

20个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从物理走向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现象,物理知识。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20个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20个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一)

1、听自已从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到陌生,是因为自已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复合

2、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液体中都快,中国古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已提到士兵晚上睡觉枕着牛皮鼓可及早发现来袭敌人。

3、雨后的空气中悬浮着很多水滴,阳光射到上面发生色散,呈现出白光的七种不同颜色。因而美丽的彩虹总在雨过天晴时出现。

4、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5、登山时上身稍向前倾,如果把重物放在背囊底部,则重力的作用线常通过人体的脚跟之后,这样,登山时总觉得有个隐形人把我们向后拉扯,产生后翻的力矩,很不舒服。反之,把重物放在背囊的顶部,则重力的作用线在脚跟范围内,走起来就稳定和舒服。此外,背囊要尽量靠贴背部。

6、两个喇叭发出的声波相互干涉,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因而在校园中散步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走几步会听到广播的声音变小了,再走几步又变大了。

7、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

8、从1942年12月2日15点2分,著名物理学家艾立科.费米点燃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反应堆,为人类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至今,核技术的发展逐渐向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向转移。可以说,核技术的利用已渗入我们的生活。核技术可用于高能量射线治疗肿瘤,放射性的临床诊断,辐射加工产业,资源勘探开发、保护环境,灭虫杀菌、食品保鲜和水利工程,辐射育种,发电等。

9、可以用旋转的办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很快停下来的是生蛋,因为熟蛋的蛋清和蛋黄都凝成固体,旋转的时候,蛋的各部分都能一起旋转,而生蛋中的蛋清和蛋黄都为液体,当蛋壳旋转时,由于惯性,蛋清和蛋黄会对蛋壳的旋转造成阻碍作用。

20个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二)

10、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1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平面镜或凹镜,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发明避雷针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本杰明;弗兰克林,美国人。

12、在铁块上用导线绕一线圈, 只要有电流在导线内流动,铁块就会成为一块磁铁

13、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到达底端时装满沙的滚得快。由于水在瓶子里可以流动相摩擦损失机械能,而装满的沙子在瓶子里很难移动,没有摩擦,机械能损失至微,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知应是装沙子的瓶子滚得快。

14、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灰纸亮。这是因为纸产生漫反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部分反射光线;而镜子发生镜面反射,只有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反射光,其他方向是没有反射光的。

15、由于高山的气压低,因而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

16、大气臭氧层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17、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18、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它们的形状不同,油条是由两根面条粘在一起组成的,入油后,相粘的部分不会被油炸硬,因此有膨胀的机会,油饼的外表面被炸硬,不能充分膨胀。

19、把手放在100℃的热空气里不会烫伤,因为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皮肤的温度。

物理小知识改进生活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小知识改进生活的内容,欢迎阅读!

洗衣服

杂质遇到了洗衣粉之后就会生成一种不能溶解于水的东西。在于含有矿物质较多的海水或者泉水里用过量洗衣粉去洗衣服,那样 不但白白浪费了洗衣粉,而且这些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会沉淀在衣服的表面上使白色的衣服变黄,日之已久会使纤维逐渐损坏。(这是可以用肥皂来堵塞船身漏洞的原因)

肥皂泡

由于肥皂泡里的气体是我们吹进去的。我们呼出来气体,除非在极热的天气,总是比空气热,也就是比空气“轻”,所以肥皂泡会上升。不过,肥皂泡的壁很薄,泡里的热空气很容易散失。由于气体温度降低了,肥皂泡体积也随着缩小,相对的就是比空气“重”,所以就下降了。

沸腾

水沸点的高低,要受许多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水里面如果溶液解有某物质,那么水的沸点就会升高,溶解的物质就越多,沸点也就越高,这就是淡水比盐水先开的原因。

烧稀饭

烧冷饭时,锅子放在火上不一会儿就听到锅推锅盖了,有蒸汽和气泡。当吃时,依然是冷饭。

冷稀饭是比较稠的胶状物体,不容易流动,所以它的传热性能要比水差得多。当我们把冷稀饭放在火上时,贴火的部分受到高热,冷稀饭中的水很快就沸腾起来,可是上层的冷稀饭不能很快地吸收和传导下层稀饭的热量,逼得下层稀饭的蒸汽不得不乱窜。

火焰

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一些,在火焰周围的空气是比较热的,热空气的.上升和四周冷空气流动来补充的过程,维持了燃着的火焰总是熊熊向上。

钢轨

钢轨道是钢铁做的,但也热胀冷缩。虽然温度每升高 1℃,铁轨只增长百万分之十二。京汉铁路的铁轨在夏天的全长接近 1216 公里。冬天 1215270.4 米。铁轨之间有自由伸缩的余地,也就是靠着这些空隙钢轨在冬天与夏天自由伸缩。

伯努利原理

当两艘船平衡地向前航行着的时候,在这两船弦中间的水比两船外则的水流得快,因此两船的相对两侧从水里受到的压力,比两船外侧部分受到的压力小。导致两船相撞。如火车以每小时 50 公里的速度前进时,它大约有 8 千克的力量吸引站旁的人。如在公共汽车上一样,当汽车转弯时乘客的脚上受到了地板给他的向心力。一方面使他跟着车子转弯,另一方面使他向外侧倾跌。

锯子的使用

首先把尖齿一往左斜,一个往右斜地错开,这样的锯子用起来比 较好使。如果锯齿完全平列着不错开的话,锯木时,由于锯齿锯成的缝恰好等于锯子的厚度,锯条与木头就会贴在一起,锯木时得花很大的力气,而且不大能拉动,也不能来回地拉。同时,锯片之间由于空隙小,锯时就增加了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也增高了。这样就容易使锯子折断。

如果要锯圆形的东西,应该用尖齿倾角度大一点的锯子,因为尖齿错开的角度越大,锯缝的阔度也大,这样就可以非常灵活地让锯子顺着圆线锯下去。

拎水

你拎水走路的时候,开始桶里的水随着人的走动,有些摇晃并且振荡起来,当桶里的水振荡得与人的步伐合拍的时候,水就振动得非常厉害,而溅出桶外,就是共振现象。有水桶上放一块木板或是叶子,能破坏这种共振现象,水就不会溅出来了。

针能浮在水面

在针有四周蒙上了一层油,这层油给缝衣针罩上一层薄薄的油膜。 油膜有股张力,它使针不沾水,使它浮在水面上。

烟囱

当我们把炉灶生着的时候,灶里的空气也烧热了。空气一热就会上升,它空出的位置就由屋子里的冷气补充进去。烟囱盖得高,上升的热空气升得快补进去的冷气也流得快,所以炉火烧得旺。反之烟盖得低,上升的热空气升得慢,补进去的冷气也流得慢,所以炉火烧不好。

烧开水的锅

用锅来烧开水时,最热的部分在最上面,在最上面热的水化成水蒸气逃出壶外面。壶中最热水约是 100℃,可是水壶底部分是另一种情况。它还在不断地吸收热量,所以当壶里的水刚开的时候,我们用手去摸摸壶底就会感到不大烫手。

结冰

如果室外温度已经到 0℃,可以发现清水已经结冰了,而其他的水却还未结冰,这说纯水的凝固是 0℃,而糖水和盐水的凝固点却低于 0℃。海水中含有的盐分很多,所以还不会结冰。

煤炉和油灯

一般煤炉或油灯的燃烧,都是含炭物质和空气剧烈的化合过程。煤炉中煤炭在燃烧 0~8 摄氏度发出热,使它的温度保持在燃点以上并且经常对炉子供给空气,所以会不断地燃烧。如果对着煤炉扇风,就使煤炉的通风更迅速,得到更多的空气,而且煤炭聚在一起,温度不致降低,当然也是燃烧得更旺了。可是你对着油灯扇风那就不同了。油灯虽然也是靠燃烧发出的热来维持燃点以上的温度,不过它达到燃点温度的范围很小,当你用扇子对着它扇时,由于火焰被扇得离开灯火,灯火燃烧的温度就马上降低到燃点以下,油灯也熄灭了。

水与水银

水银和水比起来,水银自己相互吸引的力要比水自己相互吸引的力大得多,所以无论水银落到桌子或者地上,它总是成为一粒粒的“珠子”,而不会像水那样沾附在其他物体的上面,由于这个缘故水银从容器里倒出来的时候,它就会毫无“牵挂”,跑得很快。但水却要和容器的器壁“拉拉扯扯”,这样自然流出来得慢些。

生活物理小知识

这个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短短数年内,量子通信、引力波等一大批未来技术喷涌而出,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基础科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从小培养孩子对物理的热情,不但未来就业前景广阔,不用为生计发愁。欢迎阅读生活物理小知识,懂点物理小常识,争做物理小达人!

厨房中物理知识

厨房里的电学知识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厨房里的力学知识

1.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2.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3.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4.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厨房里的热学知识

1.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2.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3.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4.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5.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6.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7.冻肉解冻的最好方法?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上升,肉层之间有了空隙,传递热的能力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水结冰可放出热量,热量被冻肉吸收后外层温度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上升。

8.冻豆腐内为什么有很多小孔?

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

生活中的物理应用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2.为什么要涂防晒霜?

利用物理学原理,依靠物理防晒剂(常见的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反射作用,屏蔽掉紫外线,达到防晒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反光粒子在皮肤表面形成防护墙,皮肤不再吸收紫外线.

3.轿车前边的车窗玻璃为何要做成倾斜的?

从光学角度来分析:挡风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反射,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客会由于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小轿车较矮,坐在里面的乘客经挡风玻璃成像在前方,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不会影响视觉判断,保证了行车安全。

4.白炽灯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

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灯丝发热,温度高达2500℃以上。金属钨在高温下升华,一部分金属钨的微粒便从灯丝表面跑出来,沉淀在灯泡内壁上。时间一长,灯泡就会变黑,降低亮度,影响照明。 根据气体对流是向下而上运动的特点,在灯泡内充上少量惰性气体,并把灯泡做成梨形。这样,灯泡内的惰性气体对流时,金属钨蒸发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气体卷到上方,沉积在灯泡的颈部,便可减轻对灯泡周围和底部的影响,使灯泡亮度不受影响。

5.晚上开车,为什么要把车内的灯关掉?

这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亮度,白天行车内部开不开灯对驾驶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夜间就不行,因为对于玻璃来说,当一面暗而一面亮时,在亮的一面会形成镜面。所以夜间行车,内部开灯,车外很黑,玻璃就成了一面镜子,看不清车外,看到是车内的影像,不利行车。所以要把车内灯关了,以便看司机看清车外路况。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2.彩虹形成的原因? 彩虹为什么是拱形的?

(1)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发生发射与折射造成的。

(2)当大气的条件达到形成彩虹的时候,彩虹实际上是个圆环状的。但是由于地平线的阻挡,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半个圆环。同时,由于大气各处的状况都不同,多数情况我们仅仅可以看到一小段圆弧。 在海上遮挡物少,且大范围内的大气状况相对一致,所以常可以见到彩虹的完整半圆。

3.下雪不冷化雪冷是什么道理?

下雪和化雪是一个凝固和融化的过程;凝固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所以自然不会冷,而融化却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4.真金不怕火来炼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5.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6.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7.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8.瑞雪照丰年

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9.一滴水可见太阳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10.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

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生活物理

1、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像水银一样反光。

2、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红、绿、蓝3种光合成的。

3、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下降

4、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高于原来的液面。

5、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用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降低室内平均温度正确的做法是拔掉电源,打开电冰箱的门

6、舀一勺海水看看,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海看上去却是蓝的,这是因为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而像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大部分一遇到海水的阻碍就纷纷散射到周围去了,或者干脆被反射回来了。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部分被散射或被反射出来的光。海水越深,被散射和反射的蓝光就越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总是碧蓝碧蓝的。

7、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托马斯.杨最先提出“干涉”这个术语,哥白尼创立了《天体运行论》,迈克尔.法拉第发表了《电学实验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8、由于高山的气压低,因而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

9、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的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

10、大气臭氧层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11、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12、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10米深的水抽到地面抽水是由于大气压力,大气压只能把水提高10米。

13、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它们的形状不同,油条是由两根面条粘在一起组成的,入油后,相粘的部分不会被油炸硬,因此有膨胀的机会,油饼的外表面被炸硬,不能充分膨胀。

14、把手放在100℃的热空气里不会烫伤,因为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皮肤的温度。

15、水滴掉在两块铁板上,温热的铁板比灼热的蒸发得快,因为灼热的铁板会在水滴周围形成蒸汽层包裹水滴,使水滴的蒸发变慢。

16、在封闭不透光的盒上挖的一个小洞,黑色的丝绒 ,月光下的墨滴三者中,前者看起来最黑,因为光线进入盒子的小孔后,在里面不断反射,很少有再射出的机会。

17、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材料,它在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在返回大气层保护返回舱不被高温烧毁

18、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请问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变化。

19、炎热夏天里,当你走在晒得滚烫的柏油路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向地面洒水,这时你却感觉到更加的闷热难耐,请问这是因为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2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的发电厂进行轰炸时曾使用到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能释放出大量的石墨纤维,使设备发生短路

21、节日放焰火时,焰火弹在高空爆炸开来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炸开后下落过程中礼花在空中是以爆炸点为中心半径不断增大的球形。爆炸瞬间,爆炸力远大于重力,可以看为一个动量守恒过程,礼花的各个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于每个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碎片能保持爆炸时的球形不变。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

有时我们会很奇怪很多事物本应按照惯有的方向发展,但事实并不如此,很多常识其实是一些物理现象,某些时候条件不允许或者条件发生了改变,事物就不会按照常识那样变化,下面分享一些趣味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有哪些

物理学知识篇一:物理常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

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

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

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