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讲日常小常识(马未都讲究)

本文目录一览:

  • 1、马未都:一个人是否成熟,主要看这3点,没有的话会怎样?
  • 2、马未都:玉有“九窍塞”,不能拿着瞎盘,朋友为什么还拿着往嘴里送?
  • 3、马未都: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所以他会怎样?

马未都:一个人是否成熟,主要看这3点,没有的话会怎样?

马未都是一个收藏家,这固然不假,感兴趣的朋友们就会发现他是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说个一二三来。其实,收藏与其它领域有所不同,需要知识面非常广阔,上下五千年给你说个通宵估计没问题。作为一个洞察古今的人,为大家谈人性,自然也是情理之中。按照马未都的意思,他着重强调,一个人是否成熟,主要看这3点,没有的话要及时警醒。这究竟是一个什么说法呢?

一个人的成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成熟,心智上的成熟尤为重要。一个外表成熟内心幼稚的人,属于巨婴性格;一个内心成熟外表幼稚的,属于年少老成。综合来看,心智成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人善于伪装自己,因而判断一个人成熟就会显得非常困难。如何去甄别,这就需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马未都很有资格来说这个问题,他本身就是一个有精力有故事的人。马未都表示一个人成熟与否,主要看3点,没有的话要及时警醒。

第一点:知轻重

马未都表示,作为一个成年人,遇事要学会掂量,不能信口开河。比如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人家做成了,你不能未经考证的就说人家是单一的运气好,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再者,一件事情要三思而后行,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谋定而后动。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知轻重的人,不可与之交,没有这一能力更要引起我们的及时警醒。

第二点:知急缓

马未都作为古董行的大佬,对于急缓厉害那是心知肚明,这一点从他当年的跳槽就能看出端倪。他在《青年文学》当了10年编辑,也是在再三权衡利弊的情况之后,才做出跳槽的决定。看得出,马未都对于急缓拿捏的很准。可以说,没有这种做事情的魄力,那是非常的难以把自己的路走好。一件事情,在当时看来可能是风雨欲来,但是放个两三天后,就知道事情的急缓程度。所以说,成年人要明白急缓是衡量成熟的重要一点。

第三点:知进退

成年人尤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是否知道进退。当进不进,是为妇人之见;当退不退,是为匹夫之勇。马未都的进退哲学,研究的非常透彻。一个人是否成熟,主要看的就是懂不懂得进退。进退失据,自然少不了挨生活的闷棍。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冒失鬼,遇事慌乱,事后圣人,乱下棋下臭棋,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不知进退的人,大家遇到了要及时警醒。

所以,马未都非常精辟的总结,一个人是否成熟,主要看的就是这上述3点。倘若一个人没有的话要及时警醒,更要注意这些问题,千万不能在这大争之世,以不成熟的心智面对繁杂错乱的生活。人人都想成熟,但是真正的成熟,却是需要千锤百炼。小编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学会具备这种辨别成熟的能力,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不吃亏。

马未都:玉有“九窍塞”,不能拿着瞎盘,朋友为什么还拿着往嘴里送?

马未都是搞收藏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公开场合,明眼人一看那就是一个文化人,可他与其他文化人又显得不一样。大多数文化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文化人,胳膊上都是挂着珠子盘着珍贵玉器,一看就是如同世外高人。马未都身上不戴什么东西,连玉都不戴。至于马未都为何不戴玉,他也是有一番说辞的。马未都指出,玉有“九窍塞”,不能拿着瞎盘,朋友却还拿着往嘴里送。马未都的这个说法有什么道理?

马未都早年也是非常喜欢玉的,好不容易省吃俭用捡漏一块好玉,也是想着如何才能把玩尽兴。按照马未都的说法,他年轻的时候对于新到手的物件儿也是如痴如醉,甚至夜深人静之际,也会一个机灵就起来看一宿。随着年龄的增长,马未都过手的东西多了,对于玉的痴迷程度也没有先前那么厉害了。

马未都表示,他不想在胳膊上戴什么东西,那样很不舒服。所以,马未都就是无件儿一身轻。除了马未都的个人习惯之外,还有就是玉是有讲究的,还真不能辖盘。马未都指出,汉以前玉有“九窍塞”,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人注重丧葬,憧憬着能够死后也能享尽荣华富贵。九窍塞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身体九窍出气,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对墓主人的高规格礼遇。

一般而言,玉除了九窍塞,还有手握,形状不一。反正古人死了之后,有非常多的讲究。言归正传,由于九窍塞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在把玩的时候不能瞎盘。因为你也不知道,到手的玉是什么来路。由此可见,古人的丧葬文化还是博大精深,也是一门学问,

然而,马未都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为了追求形成包浆,不明就里的却天天往脸上蹭。脸上蹭了还不过瘾,还把玉拿着往嘴里搁。马未都好心相劝,人家还不听依旧如故。所以,这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实际上,这样尴尬的事情还真不少,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而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文化素养的欠缺,收藏理论不过关。

由此可见,收藏是一个讲究文化素养的高端领域,没有什么文化,那是要闹笑话。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马未都的文化素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江湖。值得一提的是,马未都手里有一个玉猪握,还是西汉时期的,正是用于丧葬。至于价值几何来路是什么,马未都也没有做过多的透露。

马未都: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所以他会怎样?

“规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说法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矩,小集体里有小集体的规矩,大集体的规矩我们称之为“法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守规矩可以理解为“遵纪守法”。马未都对于“守规矩”,就说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马未都指出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应有的惩罚。因而,不守规矩的人,就会选择继续不守规矩。马未都先生有何高见?小编就为大家说说马未都先生的些许真知灼见。

马未都公认的身份是收藏家和鉴赏家,其实他本人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文化学者。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小学没毕业便走向了社会。他本人的一些学问,一方面是读万卷书,这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另一方面的知识来源,就非常宝贵了,就是行万里路。我们都知道,这个行万里路,往往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就非常难得了,所以马未都如果那天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不要诧异,这确实是真的。马未都先生所说的“规矩”,究竟何谓“规矩”?

“规矩”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头的话,然而它的本义并不是这样。“规”在我们的生活中,特指圆规,也就是画圆的工具。这个“矩”指的是画直角的工具,类似于“三角板”。这两样,一样管画圆,一样管画方。久而久之,便有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后来,经过延伸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泛指标准、条例、约定俗成的观念。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买房要排队,这是约定俗成的观念,有人插队这就是不守规矩。

对此,马未都明确指出,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所以他就继续不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为何不受到惩罚?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想不明白的话题,也在无形之中让不守规矩的人有恃无恐。马未都就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为我们娓娓道来守规矩的重要性。马未都先生举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交通事故。虽然这个例子不是太恰当,可是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马未都先生指出,如果一个人走入封闭的高速公路内,被疾驶而过的车给撞了。那么司机就会很郁闷,可能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当然,那个不守规矩的人,肆意穿梭于高速公路反而成了弱势群体。难道不该接受惩罚吗?所以说,守规矩的司机受到处罚这是制度使然,而不守规矩的人没受到惩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够,这就让不守规矩的人选择继续漠视规矩。

在小编看来,马未都的说法相当中肯。规矩就是让人遵守的,高速公路上的司机大部分都是守规矩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撞人,接受处罚可以理解。但是不守规矩的人,更该接受处罚,因为他们漠视规矩。恰恰因为不守规矩的人,不受惩罚,所以他就继续选择不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肆意穿梭高速公路,出了事冤枉吗?不冤枉,所遭受的苦难是守规矩文化观念淡薄受到的惩罚。在小编看来,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老幼,无分贵贱,凡是不守规矩就应该受到处罚。

规矩是让人遵守的,而不是让人破坏的。小编认为守规矩,才能让社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小编以马未都的收藏行业为例,给大家说说马未都是怎样守规矩的。马未都早年在古玩行业内闯荡的时候,对于问价就很守规矩。要的话,就问人家,表明你想要,可以往下谈。也就是说当你问了多少钱的时候,卖方就会认定你会要,就会按照规矩还价。不懂瞎问还不买,就是破坏规矩。

从马未都的经历中来看,守规矩是极其重要的。不守规矩的人,也更改受到惩罚。当然我们整个社会的守规矩文化是不断完善的,相信不远的将来,对于不守规矩的人惩罚力度会加大。有规有矩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所以恪守规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未都指出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所以他就继续不守规矩的说法还是很中肯的,意在呼唤我们生活中的守规矩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