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小知识(高中物理生活小知识手抄报)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2、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 3、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这就是人们对能量的 总结 ,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碰撞问题归类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三、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

如果相互作用力是完全非弹性力,则机械能向内能转化量最大,即机械能的损失最大,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同一速度。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的损失最大。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

高中物理能量和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2.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P=W/t。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为平均功率。

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5……。

约束条件:1)发动机功率一定: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变,牵引力F=P/v将改变,这时的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2)机车以恒力启动:牵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功率P将增加,这种过程直到P达到机车的额定功率为止(注意不是达到最大速度为止)。

3.能:自然界有多种运动形式,与不同运动形式相应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

机械运动–机械能;

热运动–内能;

电磁运动–电磁能;

化学运动–化学能;

生物运动–生物能;

原子及原子核运动–原子能、核能……。

动能:物体由于有机械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

4.动能定理

研究对象:质点,数学表达公式:W=mv2/2-mv02/2。公式中W为质点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做的总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变力功,可以是分阶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积(代数和)而得到的结果。

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量度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大小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注:(1)根据守恒条件: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考察状态:比较、确定不同状态的机械能,看它们是否相同(3)考察系统是否发生机械能与 其它 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6.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7.关于速度、动量、动能:速度动量动能均为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速度反映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是运动学量.运动速度不能描述物体所含机械运动的强弱,

8.比较力学三个核心定律牛顿定律∑F=ma(矢量式、瞬时式)动量定理∑Ft=mv-mv0(矢量式、过程式)动能定理∑W=mv2/2-mv02/2(标量式、过程式)这是研究质点运动的三条核心规律,它们的意义分别为:力是改变质点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Ft量度质点动量的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累积作用–W量度质点动能的变化。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三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 方法 :油膜法.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

2.分子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内能

1.分子平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三、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四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

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这里要注意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1. 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3. 2019年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

4. 高中物理动量知识点汇总

5.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

6. 2017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总结

7. 高中物理磁场知识点汇总

8.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9. 高一物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10. 高中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1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Δv/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4.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①速度公式:V=V0+at;②位移公式:s=v0t+?at?;③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④平均速度V=(vt?+v0?)/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v0+vt)/2。

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①vt=gt;②s=(gt?)/2

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2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 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共力点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 逻辑思维 ,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牛顿第二定律

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2.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4.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5.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4

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5

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③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④v、w、T、f的关系:T=1/f,w=2x/tT=2xf,v=2xr/t=2xrf;⑤向心加速度:描述物体线速度方向改变快慢、大小,方向总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G(m1m2/r?);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3.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①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②“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 Ft=mv′-mv。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6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4.时间与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路程和位移: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三、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四、牛顿第二定律

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

①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②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④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二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二物理知识点:电学基础知识

★ 学好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方法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2020新归纳

★ 高二物理电学基础知识点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新归纳

★ 高二物理基础知识点梳理

★ 高中物理知识点提纲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

掌握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一)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 其它 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二)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三)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4.时间与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路程和位移: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 方法 :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三、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四、牛顿第二定律

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

①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②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④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知识归纳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最全面的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归纳

★ 高中物理 知识点

★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总结

★ 高中物理有哪些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