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鉴别小常识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 2、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有哪些
  • 3、大明宣德年制的瓷器该怎么鉴定,有什么特点么?
  • 4、细谈“宣德青花五彩”鉴别
  • 5、如何鉴别宣德黄釉青花
  • 6、宣德青花辩假识真,这六个细节特征描述直接要害(图文并茂)

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一:胎釉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一:青料

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三:纹饰

编辑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款识

编辑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

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款书于瓶、罐、碗、洗、壶、盘等器物底部。六字横款多书于缸、盂、鸟食罐、弦纹炉、撇口盘、高足碗等器物上。六字竖款一般书于香炉、碗心里部及壶流柄上。四字款一般书于碗、高足杯的底部和梅瓶的肩部。高足碗的款识一般是在碗心,多为双圈六字。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

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楷书款“大”字多撇短,捺长。“德”字“心”上无一横,这是沿用汉碑中的古体写法。“德”左右两部分靠得很紧,看似不太协调。“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篆书款书写极少,双圈往往有深浅,六字有的大小不一,字体清晰、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德”字“心”上有一横,“宣”字左边一点多不过横,右边一勾下垂,“制”字下部的“衣”字一横较短。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有哪些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特点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鸳鸯款。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晶。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故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虽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先生的经验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诀,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物不一样。

永乐、宣德青花造型主要有壶、盘、碗、杯等类,受西亚影响很明显。

壶类有执壶、三系竹节壶、僧帽壶等。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体,两侧各加一柄一流,在流与壶颈之间连一花形薄片,起支撑、固定作用,是为避免造型烧造过程中变形而设计的。另有一种执壶,长颈,壶身为圆筒式,云形流附于颈部上端,流口为葫芦形,柄为如意形曲柄。三系竹节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存一件。僧帽壶元代始有,永宣继续生产,因其上端类似僧帽,故得名僧帽壶。

瓶类造型变化丰富,有梅瓶、玉壶春瓶、双系扁瓶、天球瓶等。梅瓶在宋、元时底端瘦,多配座,明代时不配座,故底端加宽,方能保持瓶的.稳定性。玉壶春瓶在宋、元时瓶体瘦俏,明代时圆腹渐丰硕。双系扁瓶有画花草的,也有画人物的。天球瓶为明永宣时流行的造型,直颈,腹体为圆球体形,纹饰多为海水龙纹,有青花龙和青花地白龙纹两种。

盘类中除常见的日用器皿外,以直径在30厘米~40厘米之间的大盘最有代表性。大盘口沿有圆口及菱花口两种。与元代不同的是其画面十分简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宣德青花枇杷绶带纹盘,为宣德典型杰出作品。该盘心绘三层花纹,边缘绘卷枝纹,纹里又绘一层折枝花纹,中心绘枇杷绶带纹,布局十分疏朗,画面简洁,估计画稿当出自画院。

碗类以一种广口、厚胎的大碗最为常见,多绘花草纹。

此外,折沿盘、花浇、烛台、扁瓶、带盖瓷豆、筒形器座等,均是直接受西亚文化影响产生的新造型。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纹饰主要有花草、动物和人物等。花草纹有莲花、牡丹、菊花、灵芝、瓜果、葡萄、松竹梅、山茶等,动物纹有龙、凤、狮子、海兽等,人物纹有婴戏、胡人乐舞、仕女等。除此之外,梵文、藏文也常出现于青花器上。

对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只要把握其造型和青花颜色的特征,一般是不容易鉴定错的。尤其是解放前的仿品,尽管造型逼真,但青花颜色始终未仿成功。比较困难的是区别永乐和宣德两朝的瓷器,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也基本解决。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介绍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纹碗、缠枝花纹钵缸,折枝花果纹花口碗,缠枝花纹鱼篓尊,海水异兽纹高足杯;

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叶纹玉壶春瓶、花果纹梅瓶、花卉纹书纹灯、团龙纹葵式洗、海水龙纹天球瓶、绶带耳葫芦瓶、牵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锦纹盖罐、凤穿花纹罐、松竹梅人物纹盘、把莲盘、花果纹执壶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区别

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手杯一种四字篆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

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纤细,釉面无橘皮纹;宣德胎体厚重,釉面有橘皮纹,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

第三,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之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蕃莲、云纹相配。

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猜你喜欢:

大明宣德年制的瓷器该怎么鉴定,有什么特点么?

不论什么瓷器都有光泽,正确认识和辨别瓷器上的所属光泽,是鉴定瓷器真伪及年代远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瓷器上到底有哪些”光”呢?一、贼光,或称新光、火光、浮光,一种发于瓷器外貌炯炯刺眼的光,像刚出窑的一样。有这种光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年代不远的新货。然而实践证实,不是每一件有这种所谓贼光的瓷器都是年代不远的新货。例如有些从未使用也从未启封的旧瓷,一旦开箱示人,其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南京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院收藏的明永乐青花鸡心碗就归属这种旧瓷。以是,新的不一定不老,看瓷也必须辩证地来看,不能一刀切。2、宝光,一种由内而发的温润鲜嫩、如脂如玉的光泽。具备这种宝光的旧瓷都是瓷质精巧、胎釉优异的上乘之作,它能经得起氧化物的侵袭及人为磨损的考验,即使经历多次数百年也依然如故,依然光辉夺目、宝光喷溅。例如四川文物总店乔德光先生收购的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豆就归属这种瓷器。三、无光,虽然昏暗、失亮,反射不出明显的光来,但也应属光的一种。具备这种无光的瓷器常常被认为是年代较远的旧瓷。由原来的有光变为此刻的无光大约是因在空气中长期的化学作用及人们长期使用的结果。但是正如新的不一定不老,老的不一定不新一样,有些新瓷,经由过程人为加工处理,也能够…不论什么瓷器都有光泽,正确认识和辨别瓷器上的所属光泽,是鉴定瓷器真伪及年代远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瓷器上到底有哪些”光”呢?一、贼光,或称新光、火光、浮光,一种发于瓷器外貌炯炯刺眼的光,像刚出窑的一样。有这种光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年代不远的新货。然而实践证实,不是每一件有这种所谓贼光的瓷器都是年代不远的新货。例如有些从未使用也从未启封的旧瓷,一旦开箱示人,其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南京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院收藏的明永乐青花鸡心碗就归属这种旧瓷。以是,新的不一定不老,看瓷也必须辩证地来看,不能一刀切。2、宝光,一种由内而发的温润鲜嫩、如脂如玉的光泽。具备这种宝光的旧瓷都是瓷质精巧、胎釉优异的上乘之作,它能经得起氧化物的侵袭及人为磨损的考验,即使经历多次数百年也依然如故,依然光辉夺目、宝光喷溅。例如四川文物总店乔德光先生收购的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豆就归属这种瓷器。三、无光,虽然昏暗、失亮,反射不出明显的光来,但也应属光的一种。具备这种无光的瓷器常常被认为是年代较远的旧瓷。由原来的有光变为此刻的无光大约是因在空气中长期的化学作用及人们长期使用的结果。但是正如新的不一定不老,老的不一定不新一样,有些新瓷,经由过程人为加工处理,也能够将其外貌的火光去净,变成无光之器,但它的本质倒是新瓷。4、玻璃光,近似于酥油上反射出来的光、翡翠上反射出来的光,它不同于上述的宝光,它有一种玻璃的质感,亮度也较高,而且偏向于外烁,少生于内含。具备这种玻璃光的瓷器大多年代比较久远、不易失亮,有的即使埋在土中经历多次千年,依然光明不减昔时。此类瓷器尤以宋朝哥窑制品及景德镇影青瓷制品为盛。五、蛤蜊光,一种鲜见、奇异的斑斓光,它产于彩瓷和含铅瓷上,而与青花绝缘。可惜蛤蜊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光,目前尚无定论,蛤蜊本是生在浅海的长约3厘米的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赭色,四周紫色,因此作者认为蛤蜊光就不应脱离蛤蜊本体的色彩,就应当是淡赭或紫色,或两者混杂。有人视蛤蜊光为淡红色之光,此说可列为离题不远之论。有的则认为是一种无色的闪烁之光,是瓷面产生的膜状物所致,可以用”电光水”、镀膜法制造假”蛤蜊光”。蛤蜊光不是在每件彩瓷上都有,也不是有蛤蜊光的彩瓷都是真品。蛤蜊光要几多年才气形成以及蛤蜊光有色无色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讨到达公认共识。必须申明的是,上述五种光泽不可能同时出此刻一件瓷器上,一般是一种光泽,除了有蛤蜊光的面外。收藏者应该在实践中多看、多学习、多对比,练就正确认识和辨识瓷器光泽的过硬本领,提高鉴定瓷器真伪的水平。以青花原料为断代依据需加分析

断代青花瓷器,青花原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过去一向认为宣德以前的青花瓷器,是用进口的“苏尼勃青”料绘制的,成化以后用的是国产青料。特别是宣德的青花瓷器更强调是用进口“苏”料绘制的,尤其是对那种典型带“大明宣德年制”的官窑瓷器尤为如此。为了正确地认识宣德青花,这一点也必须要加以分析。因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并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青花瓷器,有些就不是用“苏青”而是用国产青料绘制的。

首先是听声音:新胎声音硬、脆,而老胎铝含量较高,具冷性,敲打时声音沉闷;再看光泽:新瓷有高光点,光亮刺眼,而老瓷光从内发,黝亮养眼;最后可用弱酸洗胎:刻意做旧的新胎一洗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而老胎表层不能轻易洗掉。还有一种用胶搀和杂物的方法特殊做旧,不容易洗,需综合分析再做判断。

排除人为造旧的因素后,再从形、色、神韵、纹饰、成型工艺、绘画技法等方面,根据书籍资料断定瓷器的年代。宣德朝制瓷业发展迅速,生产出了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以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备受国内外人士的欣赏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诣。方法一:辨胎釉瓷器胎质较细,釉面有橘皮纹现象宣德时期瓷器的胎,由于瓷土的选择讲究,加上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好,所以胎质细腻、洁白、坚硬。细砂底器物,手感极其细腻滑润,有时可见杂质,呈褐色斑点。宣德瓷釉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橘皮纹,不十分平整。釉色以白中泛青为主,俗称“亮青釉”,少数莹白。宣德晚期釉面透明度较差,感觉较为浑浊,是由于釉中气泡所致,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群与群之间的间距较疏朗。青花器釉面较厚,个别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白釉器釉质肥润细腻,但莹润度不及永乐时期;红釉器釉面均匀,口沿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微泛青,器物底边垂流的釉汁截然整齐,并泛虾青色。方法二:辨纹饰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稍显粗犷宣德时期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纹饰画法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纹饰的安排、布局、留白都非常注意,使画面更加疏朗清新、端庄稳重。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给人一种威慑感;青花器纹饰用软笔勾勒,线条流畅,多用没骨画法,即不用勾线填色,一笔点画而成。有些纹饰填色使用小笔填绘(不用大笔渲染),形成深淡的笔触,不见整片一笔涂抹的画法,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 方法三:辨工艺砂底细白,抚摸如糯米粉的感觉宣德时期器物底足有釉底和砂底两种,釉底釉质细腻、光滑,积釉处泛青,呈湖水绿色;砂底细白,抚摸极为细腻,如糯米粉的感觉(也像饺子皮的感觉);由于胎土中含微量杂质,偶见褐色星点;器物底足采用两面斜削的手法,足墙较窄;圈足露胎处泛橙色火石红,足迹露胎处可见护胎釉;由于当时工具所限,除盘碗类小件器物,大件器物底足修足并不十分规整;盘碗类内底面器壁与器底相接处有一周下凹,俗称“月亮底”;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宣德时期工艺较好,接胎痕不十分明显;器物里釉依然平滑细腻,并可见白色绞丝纹。

细谈“宣德青花五彩”鉴别

“宣德五彩”、“宣德青花五彩”、“宣德年青花堆垛五彩”, 宣德年这三种彩,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统统称为宣德年青花堆垛五彩。这三种彩色从工艺,纹饰,画工,全部不一样。

以下对它们分类介绍:

一、西藏萨迦寺,所藏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宣德年青花五彩两只碗。

目前被国内专家公认为是宣德年生产的青花五彩瓷。我用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实物多次与西藏所存宣德青花五彩碗图片对比,确定它们不是同一种工艺。 理由如下:西藏这两只青花五彩碗无堆垛,不复合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彩面是在无基釉下烧成的工艺特征。同时西藏两只碗,是用釉下青花画的龙纹,这在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是没有出现过,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所有龙纹都是用几种彩绘画成,所有的龙纹均有勾边线。(-+下面介绍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在作以详细讲解)我认为西藏两只青花五彩碗,被定为宣德青花五彩是比较准确,但不是天启年间。(作者,谷应泰博物要览所记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器物)。

二、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宣德青花鸳鸯荷花五彩盘,与景德镇出土宣德五彩残盘,应是同一品种,我认为这种用彩工艺,只能说有斗彩或填彩特征,总称青五彩,供参考.

三、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特征:

①矿料:宣德青花为南洋进口钴料,属高锰,低铁型矿料,该矿料己经在景德镇及上海硅酸盐所同时捡测出来并己确认,为苏渤泥青料。而西洋伊郎进口苏麻离青料,为高铁,低锰型矿料。在己烧好的青花瓷上,两种钴料呈色截然不同,所以说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使用的钴料是苏渤泥青料,不是苏麻离青料,这一条很重要。查,台湾故宫馆藏宣德青花五彩盘,与景德镇出土的宣德青花五彩残盘,所使用全是苏渤泥青钴料,烧出的青花呈色,幽菁,艳丽,泛紫,少晕散,青花下沉,有深兰色斑驳点深入胎骨。青花浓聚处有下凹结晶斑,釉面细腻,白釉面微闪点青,琢器外基本摸不到接痕。

②色彩: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使用多种彩色,如;红,绿,黄,偶色,黑,青花,橙,酱色,等。红为枣皮红非常鲜艳,为历朝所无,黄色微闪红,紫色如莲偶煮熟后之色,绿色;有绿中泛白,绿中泛兰,绿中泛灰白,绿中闪黄如秋叶黄,橙色如桔皮黄等。

③堆垛: 绿彩,黑彩,紫彩,全部都使用堆垛工艺。这几种彩全部是在无基釉下烧制而成。这也是鉴别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绝妙处.堆垛五彩面高出其它彩面,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受地下,水,土壤,酸,盐,碱,腐蚀,常出现剥釉,剥彩,彩面薄片脱落,腐蚀坑,地下水浸染变色,出土后受空气光学影响,光泽减淡,淋彩,脱釉,脱彩,彩面酥解,粉化,等现象。缠枝花叶,几乎全部采用小笔点彩堆垛工艺,彩瓷面经长年风化腐蚀,彩面不平整.这是宣德青花堆垛五彩通病。

④彩面纹饰:花,草,叶,全部都采用单线勾勒填色法,彩不出边线,勾勒线彩色比填彩色深。用青花勾边,内填彩形成斗彩风格,有的鸟头部用青花,背用降色,翅膀用青花勾线,羽毛用绿彩,鸟尾用青花画成。有的器物正面画翼龙图案,被面画飞龙,也有的画龙凤图案,有的用黑线勾边,红彩用红线勾边,黄彩用红线勾边,绿彩用黑线勾边,紫彩用黑线勾边,青花用青花线勾边等等.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有多种纹饰,如,龙,凤,孔雀,人物,翼龙,应龙,花果有, 萄萄,荔枝,缠枝花,牡丹花,焦叶,松树,桃,菊花,三果,牵牛花,石榴花等等,各种器物全是满画工,瓷器有多种造型,如 ,梅并,直口大罐,盖合,蟋蟀罐,壮罐,执壶,玉壶春瓶,竹节把壶,菱花口大盘,碗,高足盘,双兽头罐,双耳象鼻尊,等等吧。龙纹用多种彩画成,有的龙头用青花,龙身用红,绿,黑,彩,绿龙; 须,毛,发,全部黑线描绘而成,龙身鳞纹,用黄,红,绿,黑,等色彩。总之一条成型龙是用多种彩绘成,绝没有西藏两只碗,只用单一青花绘画成的龙纹,这就是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与宣德青花五彩的区别。龙头的发型,多束从龙头后颈,圆弧形向龙上飘伸,前额发毛,向后与后龙发会合一起,直上扬成尖状。这种龙头发型在宣德青花瓷少见,另外每只翼龙飞龙咀后边都露牙齿。翼龙为龙头兽身,应龙两肋代翅,所有龙咀为猪形咀,少数龙咀上扬成槎板状.龙爪有力成风轮状,凤为鸡头,燕颔,蛇颈,龟背,凤不露瓜,尾后长羽二至五条,所有的花草,叶,瑞果,全用彩线勾勒.内平涂或堆垛,跟据实物查看只有红彩,黄彩,青花,采用平涂工艺,其它彩基本是点彩堆垛.我在部份网上查找过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图片,看后我认为全部是青花五彩仿品,青花呈色,彩,画工,等,没有见到一件真品,更没有见到一件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工艺器物。

⑤光泽: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每一件真品,在光线侧视下,彩面边缘白釉面,都闪现七彩晕光, 所谓的蛤蜊光,青花釉面上也会见到七彩虹光,类似紫外线光泽,产生彩虹光釉彩面,可常见到一层白色诱明白膜,这是600多年产生的历史见证。这种七彩晕光是,化学,物理,光学反映产生的,当前景德镇匠人是无法仿制出来。七彩晕光,彩虹光,硬金属似彩虹光,蛤蜊光,它们在瓷器呈象不一样,在专题介绍过了。 更重要一条,宣德釉面几呼全部有桔皮纹,这也是鉴别真假宣德瓷重要依据。目前市场大量出现仿宣德青花五彩瓷但仿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一件也没见到。观其仿品的风格是按真品纹饰造型仿制,说明民间个人手中,或生产仿品瓷单位,做坊,有真品存在,否者就不会仿出接近真品纹饰及画工,堆垛工艺,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故宫无传世品,书上也无图片可参考,即便是瓷器专家也得从零起步学习。但仿造技术在高明,那种堆垛工艺,画工,青花呈色,七彩晕光,六百多年瓷器沦桑感,无基釉工艺,是仿不出来的。所以建议藏友在真器没上手前,千万不要花大价收藏这类器物,真器物是可遇不可求的宝物。

根据景德镇地表考古挖掘,没有发现窑址,这就有几种可能:

一,是景德镇就没烧过这类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

二,另外一种说法景德镇还没有找到该器窑址

三,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是其它省份窑口所烧

四,是官方权贵拢断烧造专用瓷,数量极少,很少流通民间。例如向南宋官窑,内府呀,修内司等类似瓷器。

以上我是通过实物编写出来的,因我文化有限,编写很粗造不成章理,但都是真话,因编写及看法有可能伤害了某些藏友手中器物,请藏友多多凉解。如有缘可来我处交流,很可能宣窑青花堆垛五彩精妙之处还没领会出来,在研究吧。总之一句话, 宣德青花堆垛五彩太美了,我用成化斗彩官窑瓷器,与宣德青花堆垛五彩瓷实物对比过,你一但把宣德真器上手看过后,你就会深深感觉到,成化斗彩跟宣德青花堆垛五彩没法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在地上,上海朱裕平先生篇著古瓷鉴定入门一书, (明宣德加彩部份写到, 看了西藏萨迦寺,两只宣德青花五彩碗后,谈器物制作工致精美,华贵与典雅,更胜成化斗彩一筹的感慨。 可以说宣德青花堆垛五彩从它的纹饰,画工,彩色,工艺,压倒一切彩瓷)。

我这种说法一点都不是夸大,希望个位有缘巧遇真器,看后,就会明白我所说的不是虚言了。(2011年, 8月,八百里秦川 刘春林 )����X���

如何鉴别宣德黄釉青花

谈谈目前宣德青花瓷器中哪些纹饰与器型较常见,哪些较少?

宣德青花以大盘居多,仅北京故宫就有近百件,其中又以40厘米左右(包括40厘米以上)的大盘居多,有圆口和菱花口两种,以菱花口较多。这些大盘都是细砂底,底不上釉。另外常见的器型还有合碗、高足碗、天球瓶、玉壶春瓶等。纹饰最多的是把莲纹,其次是缠枝莲纹,再就是云龙纹、海水纹、四季花卉纹、宝相花纹等,松竹梅纹在盘、碗上常见,竹石纹、人物纹较少,最少的是葡萄纹。

谈谈宣德青花的特有的一些时代特征

陈:宣德青花总的风格是自然奔放,与永乐青花的含蓄纤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具体用一些器物来说明宣德青花的时代特征,这样比较直观。

从盘子来说,刚才给你说的宣德大盘(直径40厘米以上的),普遍是矮足,足边带有火石红,足墙呈斜坡状(用手无法提),后期的仿品足墙相对高,改斜坡底为滚圆的泥鳅背底(比如雍正仿的宣德青花把莲纹盘),而且在清三代仿永宣的大盘底部中出现无款、施釉的情况,这也是大家在鉴别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宣德的碗底足很宽,多为平切,足墙厚。

另外就是宣德时期首创的台阶式底,比如故宫藏青花四方委角瓶、青花石榴尊、青花蕉叶纹尊等器物的底就采用了台阶式底,这是永乐青花所没有的。后期瓷器中康熙比较多的采用台阶式底。

 有没有在制作(工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宣德特征”?

同样具备。以宣德青花中的大件琢器为例(比如梅瓶),在宣德朝烧造时采用的是上下对接坯,所以烧造后成器中间(腹部)能摸出接合的痕迹(微有凹凸),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到了清代的仿制品,由于技术的成熟,采用的是两边坯对接,加上修胎技术提高了,对接痕迹很不明显。至于今天的仿造品,几乎难见合痕。

宣德青花辩假识真,这六个细节特征描述直接要害(图文并茂)

朱瞻基年号,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青花高足碗造型优美、极雅致华贵。笔者这边收集了广大藏友的征求,现在关于宣德青花的鉴定方面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和方法,笔者今天就来讲讲,我心中的宣德青花瓷的和重要特点。从传世品看,个人认为看透一件是否青花是否为宣德青花,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 青花料特点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宣窑中讲宣德青花“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在不用闪光灯和用闪光灯条件下的对比效果

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图中苏料不论设色深浅,均能展现蓝宝石般地质感发色特征,并透射出淡淡的紫罗兰色调(此两特征最宜在太阳光或日光灯下察辨)。由于其自身的晕染性,往往呈现笔未到处亦有毛茸茸豆沙状的染色,线条间易串色,边缘不清晰,呈互渍浸状,且在线条及浓点等处多见不规则的颗粒放射结晶点(此现象在元、永乐发色纯正的青花瓷中亦常见)。在胎釉中,由下向上呈蓝墨溶散般地汩汩沉涌涤荡状,色料浓重处有不同程度地凹入胎骨的锡痕褐斑现象。故其随笔触呈自然的深浅参差状渗透,仿若笔墨施于宣纸的效果(此系苏料中的铁分子在高温下与钒钛等其他微量元素理化后的痕迹)。

多数仿品的浓青发色蓝中泛灰,浓艳处有明显深褐色斑,疵斑处呈硬黑漆状,与真品苏料常有的浓淡处发色均蓝中略泛紫及烟灶灰状褐斑不同。部分高仿品为掩饰浓青发色泛灰且边缘不互浸染的缺陷,往往以侧锋运笔蘸浓淡青料补色(线条间较明显),其越轨的浸染笔触痕与苏料自然的参差互浸染状效果有异。

二、釉面特点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宣德青花瓷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其实橘皮釉是因釉面里的气泡所致。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灿若星辰。

多数仿品的整体釉色亮中偏灰或发石灰白或泛红,部分高仿品为去除釉面的贼光以达到白中泛青的效果,而在釉中加锌等元素,然此类仿品釉色多是白中泛绿而非闪青。与真品脂润剔透的青莹玉质感不同。

三、器形特点

在造型上,宣德青花高足碗,主要为生活用具,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手感较永乐稍重,侈口窄唇,弧壁,高足柄内施釉,碗壁莹润剔透,柄足肥短敦厚,近底处微外撇,圈足露胎处胎质细腻,以手抚摸似婴儿肌肤。

真品碗体与足的比例约为6.5:4.5。稳重大方之余,略有头重脚轻之嫌,似站不稳的感觉,所以部分宫中旧藏有石膏填底加重的习惯。碗口较元代增大,自碗心至口缘逐渐趋薄,故焙烧时,上部分碗体边缘极易微有翘偏变形。后朝仿品已能完全避免该工艺上的瑕疵。而现代仿品多口缘钝拙,碗底部有生厚胎硬之感。且碗胫至口缘处略呈突兀斜坡状,与真品优美的腹部弧圆相比,美感不足。另外真品在足跟处微微外凸,仿品囿于无麻仓土的限制,加之淘胎工艺不同,故其柄自上而下加厚渐大,足跟不是没有外撇就是过于撇足。有别于真品胎体的薄韧度及相若有秩的气韵。

此类高足碗的足底内可见少许裂釉痕及隐约弦纹,有些底心微有脐状痕。柄内釉色青中泛黄,这也是其区别于宣德其他常见青花高足碗柄足的一大特征,仿者多粘接完好无缝,且胎釉平整光滑,柄内釉偏青。偶见与图类相似的高仿品,但此环节拉坯的微弦痕及施釉衔接仍有细微差异。

四、胎质特点

宣德青花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高足碗以淘洗极为精细的麻仓土作胎,且修胎时综合考虑坯体的自身重量,及迎光时碗壁几近于永乐甜白的薄、莹、透的效果。故此类高足碗与宣德其他相似型制的普通青花高足碗相比,重量轻1/5左右。而大小相若的此类仿品与之相比多手感过重。部分仿品为接近真品重量,故意将整个胎体修薄,以致近乎于蛋壳瓷,这与真品随不同部位的弧线而厚薄适宜的胎体异于霄壤。

五、纹饰特点

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如有藏品需要参拍可咨询孔生:一三零,四九八八,四八八三。龙纹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海水习翼龙,龙纹见五爪、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龙除了与朵云、海水和缠枝莲组成图案外,当时也常和凤结合在一起。

以龙纹为主饰的高足碗而言,偶见内壁暗刻龙纹者。外壁则均为二龙、五龙、九龙三类纹饰组合。二龙纹饰均以前后一追逐一回首嬉戏的二游龙为主饰,纹饰中无论前面回首戏玩的雌龙,还是后面奋力猛追的雄龙,均为张口龙,故与常见的闭嘴龙相比,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1)龙脊背上以较深的青料,随脖脊尾的弓耸弯转以重笔勾绘出尽态极妍的倒勾三角状龙鳍(部分大型永宣器物的龙鳍内加添内勾的小三角,此也是永宣龙鳍比元龙鳍更臻成熟的一种画法),使龙背灿若披锦。

(2)龙鳞的画法也一改元代高足碗、玉壶春瓶等中小型器物上常见的不分阴阳区域的斜网格状龙鳞画法故辙,采用随龙体阳背阴腹的拧转而勾填的折扇形及小菱形鳞片,与元龙鳞相比,永宣龙鳞的刻画更符合龙体骨骼肌理的形象化和逼真度,使祥龙肌圆肤润、片甲粼粼、神采奕奕。

(3)在设色上,为表现龙体阴淡阳浓的的鳞区及龙肚鳞甲的置排效果,将雕鳞琢甲之形置于色的深浅皴染之中,而龙肚则用浓竹节间隔留白取代常见的盘珠状间隔留白的设色手法,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龙体动态变化时不同部位受光面的透视效果。使鸿节鳞艳的蛟龙纤尘不染,闪烁生辉。

一般仿品的龙纹拧转或拙笨生硬或形转塌糊,诸龙相互间的比例大小把握不准,相互照应性差,有生拉硬拽贴上去的感觉。线条或短或粗,僵硬易交叠,粘连不清,且始收笔处粗细一致,无真品中锋运笔的泼辣遒劲之威。在龙体的鬃翅、鬓须、肘毛、甲爪等不易察觉的部位,却偶有收笔不住的截穿线。

六、款识特点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在落款上,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宣德青花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制”字为多,个别用“造”;“德”字中“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制”字中“衣”的横边不超过“刀”,“衣”字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鉴定时应注意分辩。宣德款识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坚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