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 1、叶圣陶的《稻草人>>简介
  • 2、叶圣陶的灰色生活是什么
  • 3、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形象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 4、古代英雄的石像的作者简介
  • 5、《倪焕之》写的是什么?

叶圣陶的《稻草人>>简介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叶圣陶的早期作品笔调抒情,风格唯美,后期作品却因为意识到“在成人的灰色的云雾里,想重视儿童的天真写儿童超越一切的心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企图。” 而开始一变为着力描写现实中的不幸与苦难,《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但是他在创作童话方面的语言特色始终是别具一格的。他的语言简洁、朴素,用散文来写童话,充满诗意,富有听觉和视觉形象的美。例如《稻草人》,一开头就写道田野里白天的情形,有诗人、画家把它写成诗画成画;

叶圣陶的灰色生活是什么

庸俗、无聊的生活习气和种种社会现象。叶圣陶的小说创作体现了“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许多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对他们庸俗、无聊的生活习气和种种社会现象,给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特别是城镇小知识分子,更是他笔下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叶圣陶(1894—1988)在教育、出版、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小说影响较大。

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形象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四、潘先生形象的典型意义

叶圣陶做过近十年的小学教员,对教育界的情形十分熟悉,对潘先生一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着透彻的了解,故能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地剖析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性格特征。用茅盾总结的话来说是:“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precaution,琐屑,临虚惊而失色,暂苟且而又喜”。 [4]往往经不起一点点风浪的冲击,却又最容易满足于眼前的享乐,不管是非曲直,何来品行操守,得过且过,随遇而安,没有原则,更谈不上理想,逆来顺受,在灵魂深处,只是散透着一种随波逐流,思想空虚,情操浅薄的市侩气。在反动统治的缝隙里苟延残喘,在帝国主义的胯下谋求生存,作者没有做更多的渲染夸张,纯用白描手法,逼真地记录着人物一系列言谈举止,冷峻地拍摄着他们的自我表现,生动地勾画出一副副可笑可悲的面相。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清晰地透露出作者“讽刺他一下”的用意。茅盾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回答是叶绍钧!”而《潘先生在难中》便是“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杰出代表。[5]是二三十年代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说中主人公潘先生形象的典型意义,我认为即在于此。

古代英雄的石像的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贫寒,中学毕业后,曾在家乡做了10年小学教师。1919年初,参加新潮社,并为《新潮》写稿,从此走上新文学创作之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编过《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先后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等短篇小说集。1924年11月写的《潘先生在难中》是新文学史上“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茅盾语)的代表作品之一。1927年的《夜》标志着他的思想的新高度。1928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叶圣陶是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出版了著名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他还写过很多语文教学方面的文章,与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叶圣陶的创作,描写冷静、客观,结构严谨完整,语言精练朴素,不少作品被选作大、中学语文教材。解放后,他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他对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材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出版了中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倪焕之》写的是什么?

倪焕之》

长篇小说,叶圣陶著。写于1928年11月。主人公倪焕之中学毕业后到乡村高等小学任教。他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希望通过教育拯救社会。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追求教育改良到走向革命。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他陷入悲观失望之中,对前途失去了信心,终于在郁愤中死去。作品反映了在动荡的年代里一大批小知识分子的心境。书中还塑造了金佩璋、蒋冰如、王乐山、金树伯等不同性格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内容提要

《倪焕之》是作者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它的问世是新文学的重大收获,也是大革命失败后,进步文艺界的星星之火。小说在小学教员倪焕之身上,较典型地写出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时期的追求和幻灭,反映了中国要求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走过的曲折艰难的道路。倪焕之是一个向往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就热情奋发,富有理想。经过“五四”的洗礼,走上了改良主义的道路,他想用教育改造社会,拯救民族,但他的雄心只能以幻灭告终。与此同时,新的爱情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是他追求的一方面。他的恋爱是幸福和美好的,但他的婚姻却令人捻。虽然在革命者王乐山影响下,他参加过一些实际斗争,但终于在大革命失败后,悲观失望,愁闷病死。

长篇小说《倪焕之》标志着叶圣陶现实主义创作的成熟。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